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传之无穷的秦味

今天不知怎么的忽然想吃肉夹馍,所以再光顾本地的中国西北料理连锁店“秦记”。说来有意思,每次在现代感十足的新加坡看到这个历史感特别厚重的“秦”字总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有些穿越的感觉。

“秦”是历史词,作为陕西省的代称,“秦”字从周代以来一直是国名、朝代名、地名或姓氏的专用名词,比如“秦国”、“秦朝”、“前秦”、“三秦”、“秦淮河”、“秦可卿”,等等,除此以外别无其它用法。《说文解字》说:“秦,伯益之後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籀文秦从秝。”大意是说,“秦”字的来源有两个:第一,秦人的始祖名叫伯益,他的后人因有功于周王而受封于秦邑这个地方。秦邑的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禾谷,收成之后需要把禾谷的外皮去掉才能食用,这个工序叫“舂”(chong1),于是,前人便用了“舂”的上半部与“禾”结合,创造出上下结构的“秦”字;第二,“秦”是一种禾的名称,周代的文字则用“秝”为“秦”字的下半部。因此从字形来看,“秦”与“禾”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丰盛的物产也是秦国后来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秦国经过三十几代国君之后,逐渐从一个西陲的蛮荒弱国成为战国末期“虎狼之师”的超级强国,直到秦始皇灭了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史书记载,天下统一之后,秦始皇在首都咸阳宫里的朝会里,他始创“皇帝”名称,然后对大臣说:“……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萬万世,传之无穷。”意思是说他是第一任皇帝,他的继承人也就接着用数字称呼,叫二世三世一直到万世无穷无尽。后世都笑秦始皇异想天开,因为秦帝国仅仅传到他儿子便亡国了,连二世都撑不过甚至还绝子绝孙

也许大家都笑得太早了。两千多年过去了,但“秦”似乎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换个形式来延续,中国陕西的著名小吃“肉夹馍”便是其中一个。

在西安市回民街排队买肉夹馍(photo/ming)

肉夹馍是用两片外脆内软的“馍”(烤过的面饼)夹着腊汁肉(主要是猪肉)的小吃,它有“东方汉堡”之称,也有人说有些像地中海地区的烤肉卷(土耳其的Kebab、希腊的Gyros)。记得在西安的回民街吃过羊肉制成的清真肉夹馍,味道虽不如猪肉美味,但还算不错,怕羶的人可点牛肉的。当时听当地人说,腊汁肉夹馍属潼关的最有名,另一个与之匹敌的是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可惜两者我都无缘一尝。

潼关在陕西东部,与河南省三门峡市接壤,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潼关一旦失守,一马平川的关中便无险可守了,当年曹操就在这里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狼狈不堪。宝鸡则是关中西部的重镇,那里是抵御敌军从陇西和汉中进攻关中的要塞,诸葛亮多次北伐就被魏军阻截在这一带。

我坐在“秦记”用餐区里手抓热腾腾的肉夹馍。今天点了孜然口味的来试试,和原味的相比,孜然口味多了异国香料味,有点辛却不呛,甘甜之余又有草药的清香;腊汁肉相当贴近在西安吃过的味道。“馍”的做法可能是“潼关”版的,比较不像烤过的面饼,质感更接近烘过的印度煎饼。总的来说,这家肉夹馍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在陕西地区,肉夹馍比比皆是,无处不在,何况现在它的触角已伸展到千里之外的南洋了!所以啊,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吃着肉夹馍就必想到关中秦地,一说到秦地就肯定绕不开秦始皇,从这个意义来讲,“秦”岂不是如秦始皇当年所设想的,已经“传之无穷”了呢?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

About the author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By Ming
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Follow Me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

Buy me a coffee

Content is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