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小就觉得华文是一个很细腻、很温暖、很沁人心扉的语言。启发我热爱华文的包括新港台的中文歌曲(包括粤语歌),其中我的“启蒙老师”无疑是新谣(新加坡80、90的本地创作)和本地电视剧歌曲。这首1988年《舞榭歌台》的插曲《温柔的夜》可以说是对我影响最早也最深的歌曲之一。优柔深沉的曲调,婉约深邃的词句,结合当时红极一时的本地女歌手邓妙华完美深情的诠释,每每听来思绪都随歌起伏飘荡,若有所思,久久不能平复。
关于作者
填词人是本地著名的学者兼词人“木子”。“木子”本名李茀民,新加坡人,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士、荣誉文学士、中文系硕士,中国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现任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中美国际学院教授、潮州韩山师范学院东南亚文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清代诗学、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汉语修辞、现当代汉语诗,以及中文流行音乐1。他的学术与文学著作及词曲作品非常丰富,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庆日主题曲《家》。
浅析歌词
木子扎实深厚的文学文字功底在《温柔的夜》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与一般的流行歌最大的不同是《温》的歌词是以诗入词,不但含有浓郁的诗歌韵味,还巧妙用了“湖水、倒影、涟漪”一组意象贯穿整首歌,除了给人一种视像的联想,也成功营造了夜的温柔的抒情氛围。
词的结构编排也是独具匠心。词分四段,先是引出“我”为何人而愁思,然后抒发“我”对感情的执着,再到副歌两段表达“我”对对方矢志不渝的誓言,感情的抒发是层层递进,句句诚挚深情。结尾“思念的湖水”与开头的“幽幽的湖水”前后呼应,让歌曲更意味深长。
诗歌意象和语言的完美结合非常值得让人品味。一、选用细致、贴切且形象的动词。如“浸”“牵动”“开展”“浮动”与各个意象相得益彰,互为表里。二、善用叠音词。如“幽幽”“轻轻”“静静”“低低”不只突出了词的柔性,也加强了整首歌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三、修辞手法熟练,巧用比喻和拟物的技巧。如“湖水”为“心”,“涟漪”为“情绪”,“星”为“眼睛”,使抽象的事物瞬间变得具体与鲜明。四、歌词的复沓。如“让我看清你”“让你感觉我”更是神来一笔,不但将视觉和触觉都融入歌里,歌词的复沓有加重情感、突出思想的艺术效果。整体而言,意象和语言的巧妙运用附和了歌曲的主题“温柔的夜”,字字句句无不凸显了委婉、含蓄、朦胧的丝丝韵味。
《温柔的夜》是富有诗歌美感及容易撩动情思的佳作,在我而言,是当时众多歌曲中的佼佼者,迄今我仍认为是经典不朽的佳作。当然,本地著名的作曲人李偲菘也功不可没,没有他优越的谱曲恐怕成就不了《温柔的夜》。音乐我不懂,这里主要专注在文字方面的赏析。
(后记:我有幸参加了2024年7月28日的一场名曰“诗中自有音和乐”的文学讲堂。活动由新加坡作家协会主办,主讲人正是木子老师。此次老师在讲堂里分享了古代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以及如何借鉴古代文学来激发现代文学的创作思路,参与者都收获颇丰。也借此机会亲口向木子老师表达我的仰慕与感谢之情,感谢他的作品让我认识并爱上文字的温暖和美丽。)

听温柔的夜有感
是你,让原本平静的心湖泛起了一朵又一朵的涟漪。 温柔是你微湿的长发,波纹是我开展的情绪。你闪烁灵动的眼眸,宛如一袭星光微亮了黑夜的湖面,映出了你轻柔的倒影,放任了我纷飞的思绪。燃烧我微不足道的生命,只想为你点亮夜路,只想为你细唱爱情。我想再看清你,我想让你再感觉我,只因年华逝去的我,已无力挽住这温柔的夜。

《温柔的夜》
作词:木子
作曲:李偲菘
我的心是幽幽的湖水
温柔的月色是你的倒影
你把自己浸在夜里
微湿的长发牵动我的相思
我的心是轻轻的涟漪
开展的波纹是我的情绪
若能让你笑着不怕
你眼睛将是我梦里最美的星
多希望用我小小的一生
静静为你点亮一盏灯
让我看清你 让我看清你
怕过了明天已不是作梦的年龄
多希望用我全部的生命
低低为你轻唱着爱情
让你感觉我 让你感觉我
思念的湖水里浮动你的倒影
- 《诗的N次方》,新加坡作家协会出版,2023年8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