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聊三国:十八镇诸侯的PK赛

《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有什么来头?他们之中谁的官位最大?他们为什么推选袁绍为盟主?今天来聊聊这些问题。

序幕:引狼入室

有一人奉大将军何进的命令进京勤王,协助何进剔除一帮把持朝政的宦官,这人就是西凉刺史董卓。宦官除去后,当大家以为天下太平时,谁知道赶走一窝豺狼后却引来了一头毒兽。何进死后,董卓便挟持汉献帝,自封太师,独揽大权;他虐杀那些反对他的官员,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还肆无忌惮进入皇帝寝宫淫亵后宫。在外亡命的曹操实在看不过眼,矫诏招募义兵讨伐董卓,各路诸侯纷纷相应,掀开了小说里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的序幕。

董卓
董卓扮演者吕晓禾(《三国》剧集)

我们来看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回》怎么描述:

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上述十七镇军诸侯,加上典校尉曹操,共十八镇诸侯齐聚洛阳,尊奉“四世三公”的袁绍为联军盟主并盟誓“纠合义兵,并赴国难”。问题来了,十八镇诸侯里,为何推选袁绍为盟主?还有,其他十七镇的诸侯除了曹操、袁术、马腾、孙坚以外, 无论在小说里或在正史里都只是跑龙套的,他们凭什么当上领军人物?诸侯之间的官职、势力及实力到底谁比谁强?

东汉官制和行政区的划分

首先,我们来简单看看东汉的官僚制度。东汉京师在洛阳(今河南洛阳),在中央政府里,最高官职是“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太尉管兵事、司徒管民事、司空管水土事,凡有大事“三公”一同商议再上奏皇帝裁决。“三公”之下有“九卿”,“九卿”分别是担任九个部门日常事务的首席官员,类似我们今天的部长。“九卿”官职的名称时有更变,不过它们大致是:奉常、卫尉、太仆、廷尉、少府、宗正、大司农、大鸿胪、光禄勋。三公九卿都是中央核心的政府官员,与之相对的是分布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员。

东汉官制 三国 三公九卿 太守 州牧 县令
东汉官制示意图(制图:sgmingstudio)

其次,东汉行政区分州、郡、县三个行政阶级;州级别相当于今天中国大陆的省级别,共有十三个州,无论是军政、财政、民政都属实力最大的;接着是郡,最后是县(县以下还有乡、亭单位等,这里略过)。州的最高长官叫州牧或刺史、郡的最高长官叫郡守或太守、大县叫县令,小县叫县长。值得一提的是,郡守虽然是地方官,但他们的俸禄(薪水)和官位与“九卿”平等,不需要向“九卿”汇报工作,而是直接向三公述职。另外,有些郡守不只是听命于“三公”,同时也可能受州牧或刺史节制,因此,东汉的郡守可因时、因地、因事而制宜,政治倾向的流动性相当大。

东汉十三州示意图(wikicommons/Kallagan)

再次,东汉末年皇权旁落,时而外戚专权、时而宦官弄权,大汉帝国摇摇欲坠。中央的孱弱也直接导致地方势力的崛起,形成各地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的格局,所以就有了前面说的十八镇诸侯联盟的情况。准确来说,“诸侯”只是个象征,说明这些人在地方上巨大的影响力,其实,他们只不过是中央委任的地方官员,并不是朝廷所封的侯爵。

十八镇诸侯的比较

大概了解了东汉的官制和行政区划分之后,我们来看看这十八镇诸侯里的官职高低和实力强弱比较:

名字爵位/军阶官位管辖地区
1韩馥刺史冀州
2陶谦刺史徐州
3刘岱刺史兖州
4孔伷刺史豫州
5袁绍祁乡侯太守渤海郡
6孙坚乌程侯太守长沙郡
7袁术后将军太守南阳郡
8张邈太守陈郡
9乔瑁太守东郡
10袁遗太守山阳郡
11孔融太守北海郡
12张超太守广陵郡
13王匡太守河内郡
14张杨太守上党郡
15公孙瓒太守北平郡
16马腾太守西凉郡
17鲍信国相济北国
18曹操典军校尉*
从官位和统治的区域看,韩馥、陶谦、刘岱和孔伷都是刺史,是“封疆大吏”,所管理的地区是最高行政级别的“州”,所以他们的排名包揽了前四名。

从爵位看,袁绍和孙坚是朝廷册封的“侯”,是十八镇诸侯里唯一拥有爵位的人,但是他们的实权是“太守”,掌管“郡”级别的行政区,在“刺史”之下,所以给他们分别排名五和六。袁术虽没爵位,但他仍是朝廷册封的“后将军”,属于东汉军制里的名号将军,所以他排第七位。

排名第八到第十四都是太守,无论官职还是领地的大小都旗鼓相当,所以他们的排名没有主次之分;排名十五的马腾和十六的公孙瓒因为领地远离富庶的中原,是蛮荒苦寒之地,所以排名在其他太守之后。排名十七的鲍信身份不详,按东汉对“相”的定义,应是汉室宗亲的封国里的国相职位,在他之上有个“国王”,跟“太守”相比职权应该不大。

垫底的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曹操。按小说故事走,这时的曹操刚刚刺杀董卓失败,从洛阳逃了出,到处招募集结士兵乡勇,这个时候他的官职只是个“典军校尉”,在东汉军事编制里只是个中级军官,跟今天的上尉或少校差不多。由于他是这次讨伐董卓的始作俑者,所以名义上算是一镇诸侯。

十八镇诸侯会盟(《三国》剧集)

四世三公的袁绍

回到开始的一个问题,在袁绍前面还有韩馥、陶谦、刘岱、孔伷和孙坚,为什么大家推选他做盟主呢?关键在“四世三公”这个金字招牌。东汉很讲究家世门第,所谓“四世三公”的意思是袁家四代人里都有人坐上“三公”的位置,他们是袁安、袁敞、袁汤以及袁逢,所以袁氏单凭家族的显赫和影响力别人都望尘莫及了。诶,不是还有个袁术吗?袁绍和袁术其实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父亲是袁逢;按推测,袁绍年龄长于袁术又在中央当过官,而且曾是大将军何进的亲信,他的名声远比袁术大,选袁绍也在情理之中。

袁绍扮演者许文广(《三国》剧集)

落幕:一哄而散

总结来说,十八镇诸侯联盟打的旗号是匡扶汉室,消灭董卓,可是在董卓迁都长安之后,盟军因各怀鬼胎很快就土棚瓦解。而后,他们当中如袁绍、曹操、袁术、孙坚虽有各自的高光时刻,但其他诸侯像是昙花一现般就消声觅迹,像是韩馥自杀、孔伷和刘岱战死、张杨被部下杀死、公孙瓒兵败自焚,等等惨烈的下场。十八镇诸侯的自相残杀让董卓有了喘息的机会,才有了后来的“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给了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粉墨登场的机会。

貂蝉扮演者陈好(《三国》剧集)

多懂一点

三国志 VS 三国演义

史书《三国志》只记载曹操连同其他十一人(袁绍、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桥瑁、袁绍、袁遗、鲍信)同时起兵诛杀董卓,孙坚是后来才加入,算起来只有十三镇诸侯,与小说《三国演义》虚构的十八镇有出入,孔融、陶谦、马腾、张扬、公孙瓒并没有参加。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

About the author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By Ming
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Follow Me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

Buy me a coffee

Content is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