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与中文系的三次擦肩而过

——赶在“五十知天命”之前圆了“十五志于学”的梦想

十五而志于学

“1986年第一届全校汉语拼音比赛冠军是——四年甲班的阿明同学!”主持人铿锵有力的声音依然回荡在耳边。 当年阿明才10岁,在机缘巧合之下被选中代表4A班出赛。其实阿明并非华文老师的理想人选,但他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力排众议”硬着头皮上赛场,侥幸拔得头筹,开启了阿明对华文的兴趣,让原本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小学生涯有了小小的亮点。

1991年,中三,15岁。“阿明,去我桌上把批改完的作业簿取来。”老师教课教到一半时忽然嘱咐班长。”班长主要负责当老师的”跑腿”和”传话筒”,偶尔帮忘记交作业的同学挡老师的“狮子吼”。随后,阿明班长揽着37本沉重的作业簿气喘如牛回到教室,老师冷不防问他:“‘野火烧不尽’下一句是什么?” ”春风吹又生”,他立答。“‘泥菩萨过江’下一句呢?”老师接着又来。“自身难保” 他犹豫了一下。就这样像打网球般你来我往,相当好玩。后来才知道老师是在考大家,但是没人接得住老师的发球,才把球传给阿明班长。 之后,老师又给班长布置新差事:辅导班上华文程度较弱的同学。这时他便萌生了当老师的念头。

初次擦肩

1992年O水准中文考试顺利拿下A1,这时阿明满腔热血立志朝华文领域发展,目标直指西边的国大中文系!于是阿明幻想当个博士,再不行至少也要当个硕士,等“中举”之后可以光大门楣,衣锦还乡!四年后他终于在毕业典礼上、在台下同学热烈的掌声中、在家人的欢贺声中,从院长的手中接过……理工学院颁发的电子电脑工程大专文凭。

原来,光有目标是没有用的,欠缺了毅力和恒心什么事都办不成。暮然回首,不知何时,不知怎么的,神差鬼使地就”误入”理科;或许受到身边太多持有“理科比较‘好赚’,文科‘赚不到吃’”思想的影响,于是阿明开始动摇了,最后不得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做出抉择。“好吧,既然做不到‘志于学’至少要做到‘衣食无忧’”阿明是这样自我安慰的。

再次擦肩

2002年,25岁。在资讯科技业打滚了几年后,阿明面临着要不要进修、深造的问题。当时新加坡管理学院(SIM)提供了不少大学学位的课程,而且SIM的课程是专门为成年兼读生设计的,众多课程当中有与他职业相衬的”电脑科学学士”课程,也有他梦寐以求的”汉语言文学学士”课程。 思前想后,挣扎许久,为谋求职场升迁计,持着保守”稳稳吃米粉”(稳扎稳打)的心态,又不得不在”面包与爱情”之间再次做出取舍。显然在功利的新加坡社会面前,选择”面包” 应是最理智的决定吧。真是这样吗?

三十而立

2006年,来到了“而立”之年。阿明终于本科毕业了,获电脑科学学士学位,跻身”大学生”行列,”面包”确实变大了,升迁在即。”立身、立业、立家”基本齐备,一切看似幸福圆满的背后却隐约有淡淡的愁闷。他在愁什么?不知道。反正好像是那种虽处人群嬉戏声中却仍觉得孤独的感觉。如同有些植物、动物是须要特定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才可以茁壮成长。我想,应是文科的种子洒在理科的土壤终没法开花结果的遗憾吧,像企鹅和北极熊如调换了居住的地方肯定也无法适应一样的道理。

隔年,在一次SIM举办的校友聚会上,阿明无意间再度瞥见”汉语言文学学士”课程的传单,久别重逢的心情就好像多年不见的”前任”出现在你面前,沉沉的、苦苦的、涩涩的, 心情五味杂陈,所有的回忆瞬间如泉源般一涌而至,整个人快被淹没似的。想来是阿明与中文系的缘分未尽吧,他说:“这次我一定抓紧你的手,决不轻易放开。” 然后,他果断填了报名表格、付了学费,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次擦肩

“你确定要退学吗?”大学行政人员问阿明。““是的,没办法,请您处理吧。”阿明一边叹息一边尝试掩饰脸上的失望。阿明仅修了一个学期,因升迁主管后工作量激增,开始无法专注学习也逐渐影响工作表现,顾此失彼,两头不着岸。“看来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他叹。 “面包”与”爱情”之间的对决,看来胜利者早已注定;权衡利弊之后,阿明还是万般无奈退了学。“这次真有缘无份,珍重吧中文系!”他心里默念。

四十而不惑

退学后5年,阿明在资讯科技业的日子也走到了尽头。人常说,把你喜欢做的事当成事业是最幸福的事。这些年他有幸几次到欧洲旅游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刚巧有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便接受挑战转换跑道投入了旅游业。辗转又过了8年,在工作上经常接触不少华籍客户,长时间的交流和书信往来又重新激起了阿明当初喜欢中文的热忱。几番思量,他再次鼓起了勇气赴SUSS新跃社科大学申请二次入学。(SUSS新跃社科大学的前身是SIM,在2017成为新加坡第六所公立大学 )

怀着忐忑的心情等了两个月之后,阿明终于等到大学的入学通知,再一次跨入中文系的大门,这次他反复叮咛自己:一定要汲取之前的教训,千万不可重蹈覆辙,要念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把书念好!尽管十几年之后重新拿起课本,已年过四十的阿明心里比从前多了分淡定和坚定,不再轻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和迷惑,抱着一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挑战自己。

学无止境,无分老幼

有人曾问阿明:“你理科出身年纪又长,去读文科不是自讨没趣吗?”这几年来阿明领悟到:理科与文科两个看似相互抵触的科系其实有着隐性的互补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凡事有两面,用”文科” 的感性去修读较理性的科目,难免被过于主观的情感遮蔽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同样的,用”理科”的理性去客观剖析感性的科目是很难用艺术的视角去赏析它的文学性。所以,理性感性兼具,两者相融合也许更能避开钻牛角尖的尴尬情况,而且看事情也较通透。

至于年长,阿明反而觉得是优势。年轻的学员入世未深,对世间一切的悲欢离合、男女之情、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等感受缺乏深刻的体会,所以在鉴赏文学作品稍欠代入感,很多时候无法与作者或作品起到共鸣感。难不成年轻的学员就吃亏了吗?倒也不是。语言和文学与其它的东西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研究成果都可能刷新大家旧有的认知,这方面年轻学员就较容易接纳,对存疑的东西也敢于剖根问底,这是年轻学员的优势。相反,年长学员有时会陷入固步自封的思想牢笼里,要跳脱他们既有的思维模式有些难度。 当然,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年长还是年轻,这些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人而异。

开花结果,无分老幼

我特别喜欢这句铭言”Better to try and fail than not to try at all”。诚然,一时成败不足论英雄,唯有不断尝试才不负自己,即使还是失败了也无愧于心、无憾于此生。阿明其实就想赶在“五十知天命”来临之前圆了“十五志于学” 迟来的梦,他与中文系这场历经了30余年的追逐赛很快就开花结果,三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一次怦然心动的回眸,他应该觉得此生值了吧。


后记:如无意外,再过几个月阿明就顺利完成“汉语言文学学士”的毕业要求,成为中文系文科男的日子也不远了!预计阿明这一届将是最后一批“汉语言文学学士”的毕业生。跃大难道要关闭中文系?倒不是,反而是要壮大了。这几年大学中文部与时俱进,积极改革课程、更新科目及扩充师资。新的课程更名为“中文学士学位”,2024年1月开课,目前已开始招生,名额有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跃大网站了解。

图片来源:SUSS新跃社科大学中文学士学位网页截图

About the author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By Ming
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Follow Me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

Buy me a coffee

Content is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