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前往家庭聚餐的途中得知日本著名演员兼歌手中山美穗的死讯,原本轻松愉悦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眼眶莫名奇怪地红了。我试图搜索所有相关的新闻,希望这只是个恶作剧,无奈这是真的。从各地社交媒体的留言区里可以看到,许多人跟我一样,对中山美穗的骤逝感到震惊和难过,这也再次印证了“世事无常”这句老话。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传出某某艺人离开的消息,我当然也会感伤但不至于太过悲哀,唯独中山美穗的离开让我的心情较难平复。除了她清新脱俗、优雅知性的气质以及美得不可方物的形貌以外,她出色的演出更虏获了不少艺术欣赏者的心,特别是她在《情书》这部经典电影里突出的表现:一人分饰渡边博子和藤井树两个性格迥然的角色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力,中山交出了极为亮丽的成绩单,细节大家都如数家珍无需我复述。
能感动人的影片很多,但要在30年后始终感动如初,《情书》是极少数之一。 我想,真正让大家对中山美穗的离世感到揪心的,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她走了,也带走了我们年轻时对纯真爱情的那份触动。所谓的触动,应该是《情书》里极尽去刻画的那份不含任何世俗杂质的爱情,而揭开这段不为人知、尘封已久的感情的导引,全凭一样在今天看来无足轻重的东西:书信。
“情书“顾名思义是用来表达爱情的书信,不知道在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情书”算不算是已被时代淘汰的词语呢?
她走了,也带走了我们年轻时对纯真爱情的那份触动。
在网际网路和社交媒体盛行之前,人们传达信息靠的是用纸笔亲手书写文字,再步行找邮箱投信,最后通过邮差将信件送到对方的手里,快则几天,慢则数周, Z世代一般会觉得这很不可思议。现在想说什么用手机发个短讯就解决了,发送人不废吹灰之力就送出,接收人轻而易举便收到,一来一往的确非常方便,但这里头少了一样非常重要的感情催化剂:等待;等待所带来的期盼、忐忑、煎熬、悲喜、释怀,这一连串的心情起伏并不是一个硬邦邦的短讯就能轻易激起的,文字的温暖更不是冷冰冰的打字可以随意取代的。
唾手可得的东西根本无法让人珍惜。诚挚深厚的感情要靠空间和时间来堆砌、来积累,来酝酿;空间隔得越远,感情越发受到考验,相处时间够长,感情才得以培养,犹如酒酿得越久才足够香醇。也正是因为我经历用书信的时代,所以能够体会收到回信时且微妙且复杂的心情,似乎每一刻的等待都变得弥足珍贵。因此,我们这一代能与《情书》取得共鸣,免不了对《情书》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执着、痴迷和眷恋,爱屋及乌,自然而然地将中山美穗深深镌刻在我们的心底。
也许,书信的年代过去了,正如中山美穗的离开同时也带走了我们青涩岁月的一部分;抑或,网路时代发达了,我们可以随时重温中山美穗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忆,好像她从未离开过一样。但愿在我们人生出现无常的时候,需要慰藉的时候,耳边会隐约传来渡边博子在漫天风雪里深情的呐喊:“你好吗?我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