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梗每逢过春节都会浮现,一般的版本是说玉皇大帝想用十二种动物作为纪年的方法,所以搞了一个动物体育大赛,先抵达终点的十二只动物就用作纪年的生肖,猫因为睡过头而迟到,最后被淘汰了。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另一个版本是说猫与虎同属猫科类动物,既然有了虎就没必要再有猫,当然这也是后人的牵强附会,因为古代并没有动物学。我想不妨尝试从文字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没有猫。
十二生肖与猫的古文字形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象形文字,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十二生肖在当时就有属于自己的象形字(见图一),字形的原始图形性很强,图形明显勾勒出所代表的动物的外形特征。“猫”则没有对应的象形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狸属。从豸苗声。”猫字是“豸”加“苗”的组合(见图二),左边“豸”是表示与动物有关的形旁(“豸”后来简化成“犭”),右边“苗”是提示读音的声旁,这样的构字方法是形声字,图形性弱或没有图形性是形声字明显的特点。所以,从构字形貌来看,“猫”成字应当晚于十二生肖里其它动物。

那为什么没有“猫”的象形字呢?
猫是源自西域的说法
有人说这是因为在西汉武帝以前(约156-87BC),中国是没有猫的,是后来张骞通西域之后,大量的贡品(包括动物)涌入中国才有了猫这个物种。有了新的物种就必须创造新的字来代表它们,所以才产生了“猫”、“狮”、“骆驼”等新名词。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不过,七十年代以后中国考古发现疑似猫的骨骸,骨骸的年代比西汉更久远,有学者因此认为猫很可能在西汉以前已经出现在中国,所以什么西域贡品的说法好像就站不住脚了。
真是这样吗?
古代社会有“六畜兴旺(马、牛、羊、鸡、狗、猪)”之说,这六种家畜是当时社会赖以生存的食品,也是祭祀活动的必需品,更是社会地位及财富的象征品,所以特别受到古人的重视。所以,“六畜”在十二生肖里占有一席之位应该不是偶然。假设猫真的在西汉以前就有,那猫在“六畜”盛行的社会风气之下相对受到冷落也属合理。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
文字的演变

十二生肖的猴、狗、猪字的字形和“猫”一样也是左右结构,也用“犭”做偏旁,难道说它们也都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用造字论来解释好像也站不住脚。未必。其实猴、猪、狗都是现代汉字,它们在古时候的字形跟今天的截然不同,旧字分别是“夒(náo)”、“豕(shǐ)、“犬”,这些都是象形字,除了犬字沿用至今,其它的经过了几千年文字的演变已经变形,旧字成了生僻字。总的来看,它们演变的性质跟“猫”字不一样,因为“猫”本来就没有旧字,而是新造的字;“猴”、“狗”、“猪”则是在旧字的基础上另造新字。至于“猴”、“狗”、“猪”为什么要重新造字,在这里就不细说。
总之,十二生肖的字形出现较早且图形性强,而猫字出现较晚且不具有图形特征,虽然创造猫字的原因说法不一,但通过对文字的分析可以给猫的缺席作出一个相对更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