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浅谈文言文的现今意义

前些日子,台湾的国文教育课纲进行了改制,其中,删减国中和高中文言文的数量引起了当地广泛的争论,为长久以来的文言文和白话文之争又重燃战火。除了台湾,其他华人地区包括新马在网上也参与了讨论。 总的来说,反对删减文言文的一方认为此举让学生失去了塑造优良品格的重要渠道,阻断了传承中华文化瑰宝的通道,扼杀了培养汉字审美的管道;支持的一方则强调教育要与时俱进,不可墨守成规读“死书”,他们认为品格教育、文化传承不是靠背诵几篇文言文就完事了,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去学习和培养。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 苏轼《超然台记》(宋)

文言文概述

文言文是指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它与二十世纪初“新文学运动”时崛起的白话文(现代汉语)相对。文言文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沿用至清末民初近三千多年,它包含了文言文作品以及仿文言文的作品,广泛涵盖了历朝历代诸子百家的散文、骈文、传奇、小说、史传等非韵文类作品,与韵文类作品如诗、词、曲、赋相对。

既然文言文是成年旧事了,它对已通用白话文近百年的华人社会到底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笔者认为是有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欧阳修《醉翁亭记》(宋)

文言文的显性意义

文言文是打开学习华语的钥匙。白话文与文言文有着承先启后的关系,虽然文言文不是把握华语的先决和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加强语文能力和加深对华族历史文化的认识,文言文就相对变得重要了。

比如成语。成语是古代传下来一种固定短语,它意义丰富、结构完整、表达凝练、形象生动,是文言文标志性产物之一。例如“学富五车”用来形容一个人读书多、学问大。古人的文章是写在竹简上的,竹简须要用木箱装载和马车运送,所以“五车” 是指某人学问丰富犹如载满竹简的马车一样;再如“破釜沉舟”用来形容意志坚决,出自秦末起义军首领项羽一战成名的故事,他命士兵打破煮饭的锅、凿沉渡河的船,表示不打败敌人誓不罢休的决心。熟悉文言文既增强了语文的表达和表现能力,又能从中学到历史和传统文化层面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比如词汇。华语的词汇浩如烟海,是语言核心的建构材料,它包括基本词、方言词、外来词、文言词,等等。一个人掌握的词汇越多,他的表达能力就越精准。例如文言词里有一类由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来表达单个词义,语言学家称为“连绵词”。像是“忐忑”、叮咛、窈窕”等,我们不能望文生义,也不能拆分来解释,必须将它们当一个单位来辨识词义。此外还有像文言的虚词、语助词等至今在白话文里仍广泛使用,了解这些文言词对进阶的华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写作。我们从文言文萃取的精华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化思想方面,另一个重要的面向是学习古人精湛巧妙的写作技巧,如谋篇布局、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都会决定一篇文章品质的高低。例如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就是一篇杰出的议论文,它的结构严谨,论证逻辑缜密、行文铿锵有力且词藻华丽,难怪连秦始皇都被他轻易说服。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来加强自身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训练思维逻辑及扩展思想的维度,最终融会贯通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韩愈《师说》(唐)

文言文的隐性意义

文言文篇章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深邃思想的载体。不像今天有电子科技可以随时通过多种便捷的方式记存资料,古人传递信息只能记录在实体材料,如竹简、碑石、布帛、纸张等,不但繁琐和不便,同时也很难让文字载体完好保存下来。今天所读到的古文,一定是经历了多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成功存留下来,篇篇都是经得起时间和时空考验的经典作品。像是诸子百家讲述为人处事和安身立命的《论语》《庄子》《道德经》等;出自大家手笔表达人生哲理和积极态度的《劝学》《师说》《陋室铭》等;更有文人抒怀言志,处逆境而不颓的《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左忠毅公逸事》等。人虽有古今之分,但生命中所面临的各种境遇、困难和挫折的本质都是相通的,读文言文恰好就是从古人积累的经验里寻找出路和慰藉。

文言文能陶冶性情和提升自我的修养。文言文的特点是简洁、文雅、恭谨;换句话说,文言文是以精简的内容、高雅的文笔、谦逊的态度来传达想说的话。一个人接触文言文多了,他会慢慢受到文字的温柔敦厚熏陶,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由内而外散发一股儒雅之气,接人待物时或多了一层淡然和豁达,考虑问题也较全面和周到。总之,文言文对塑造良好品格和增进个人涵养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优点虽一时半会儿看不见、摸不着,却总能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刘禹锡《陋室铭》(唐)

文言文是否合宜的问题不是我们现代人才讨论。唐宋就曾出现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明清两代推崇古文的流派层出不穷,近代的“新文学运动”更对古文的去留有过激烈的争辩。由此可见,“文白之争”相信还会持续下去。总之,从华族文化的传承、古人智慧的启迪、宇宙生命的探索、个人品格的修养以及语言学习的多角度来看,文言文对现今华人社会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正面的价值。


文言文作品选《古文观止》

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和吴调侯两人选编和注释的文言散文选集。编入选集的包括先秦至明代 222 篇经典的散文作品,题材内容涵盖面甚广,有策论、史传、书信、游记等,是历来最流行、最具代表性的文言启蒙读本和教科参考书之一。

About the author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By Ming
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Follow Me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

Buy me a coffee

Content is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