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写的是徐克的电影,不是金庸主题”侠之大者”文化展)
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开场用了几分钟介绍故事背景:“我叫郭靖,宋人,从小就生于乱世。北宋末年,宋廷不断被金廷打压,北宋两位皇帝被金人抓走,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向南迁都,建立南宋,但已无力反抗……”。
这样的开场白有问题吗?
如果是以后代人(宋代之后)或现代人的身份来叙事,这基本没什么问题。不过用“郭靖”做第一人称来叙事,问题就来了。因为郭靖所处的时代绝对不会用“北宋”或“南宋”来称呼宋人南迁前后的政权,除非郭靖有预知能力。这是后世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它们,才把南迁前的政权称“北宋”,南迁后的政权称“南宋”。就像当年的南斯拉夫人不会称自己的国家“前南斯拉夫”是一样的道理。
官方历史著作“二十四史”其中有一本关于宋朝的史书,它记录了“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建立宋朝到“南宋”少帝赵昺于公元1279年跳海殉国宋朝灭亡的历史。这本史书叫《宋史》,并没有存在“北宋史”“南宋史”。
况且,郭靖是“宋人”,在电影里他是当代人,用“史称”这种回溯式的口吻同样不太恰当。如要再挑剔一点,“南宋”时期尽管有金兵不时在边境滋扰,偶有发生军事冲突,但整体来看,“南宋”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算是相对稳定繁荣的时代,硬说郭靖“从小就生于乱世”显得有些牵强。总之,这样的开场白会给人一种时空错乱的“出戏”观感。
这些历史观混淆的毛病在早期的港剧、台剧、新加坡剧甚至某些大陆剧里屡见不鲜。但随着历史考究的不断更新、补漏和史料通过网路迅速地普及,这样的毛病在今天是不应该发生的,更别说《侠之大者》这样具备丰富资源的史诗级大制作。
如果有机会重写,在不做大改动的原则下,可以试试这样写:“我叫郭靖,宋人,从小就生于乱世。徽钦二帝在位时,宋廷不断被金廷打压,后来二帝被金人抓走,我们称靖康之耻。北方政权灭亡,向南迁都,建立南方政权,但已无力反抗……”(什么是“徽钦二帝”?见章末)
我虽是历史迷,却一般不拘泥于既定的历史框架和人物设定,只要对剧情发展和叙事张力有所推进,对任何的二次创作和合理的改编是持开放态度的。但底线是,制作团队要保证基本史实和史观的严谨。如果连这一点点都做不到,见微知著,很难说服观众你的作品值得继续看下去。


庙号
宋徽宗、宋钦宗是北宋末年的最后两位皇帝,简称徽钦二帝。“徽”和“钦”是庙号,为皇帝死后奉入太庙里的专用名号。
唐代以前有作为的皇帝才有资格享有庙号,大概在唐代及唐代以后几乎每位皇帝都上了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