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论郝文章之真伪

【前言:最近一位小四学生写了篇文章获得不少的赞赏,与此同时也引起了热议,大家都在争论作者的真实性。我才疏学浅,希望通过文章的评析,提供一个客观的视角让大家去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good essay

前几天一位李妈妈写了篇文章《华文课程为何引不起孩子的兴趣?》批评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模式,大意是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不合时宜。随后郝姓小四女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学不好华文不能怪课本和教师》反驳了李妈妈。

读者们对郝小妹的文笔是赞不绝口,特别是赞扬她华文的水平很高和思路的逻辑性很强。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样高水平的文章绝对不可能出自一位年仅10岁的小女生。郝小妹的妈妈后来出来澄清,文章的内容和文字都是女儿自己完成的,她就只帮忙女儿“改病句和删减内容”而已。

我读了郝小妹的文章,以她的年龄来说,的确是一篇优秀的驳论文(反正我是写不出来)。文章浅白易懂、通顺流畅,没有晦涩拗口的字句,也没有太多的修辞技巧,更没有引经据典的表现手法,说是小四生写的大有可能。但是,我仔细再读一遍后觉得仍有斟酌的余地。

从议论型文章的角度来说,一篇好的议论文最关键的不是作者的文采,也不是情感的抒发,而是在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何突出文章的说理性及说服力。郝小妹的文章好就好在结构的设计严谨,行文极为流畅;她针对李妈妈提出的论点一一给予反驳,文势紧密无间又层层递进;提出反驳的各各论据又有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做到据理力争且轻重有度。这一连串的结构安排把郝小妹的内容成功地组织起来,形成一套逻辑性极强的表达思路。如果没有受过文字训练或具备写作经验,甚至人生阅历的积累,很难让人相信一般人写得出这般行文缜密的文章(见下粗浅的文章结构分析)。

另外,文章里几处使用了设问句、反问句的修辞手法,起到强化自己的观点,突出对方的弱点,而且带有一点讥讽的意味(见紫色线),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0岁孩子该有的表达方式。

总之,要说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文字是出自郝小妹之手,这是可信的;要说结构的编排、思想的逻辑性和夹议夹讽的语言风格,很难让人信服这是郝小妹独立完成的作品。当然,这世上总有一种人是例外:天才。

ps:粗浅的文章结构分析:

1. 开篇立意(前黄色格子),提出反驳的论点(前红色格子)。

2. 提出四个反驳的论据(蓝色格子),提出相应的论证来支持观点(绿色格子)。

3. 最后重申论点(后红色格子)。

4. 插入作者个人感情,起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效果(后黄色格子)。


About the author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By Ming
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Follow Me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

Buy me a coffee

Content is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