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华人姓氏的那点事

我们常说姓氏姓氏,“姓”我们都知道,但“氏”是什么,它跟姓一样吗?如果跟你说姓氏在古代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甚至是男尊女卑的社会标记,你相信吗?(想跳过文字的朋友可以直接看插画简易版

“姓氏”一词的分析

以今天语言使用的角度看,“姓氏”一词主要是用来表示“姓”字的含义,“氏”字在这里只做陪衬,没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词在语言学叫偏义复合词。例如“动静”偏向“动”,“静”没有意义;“忘记”偏向“忘”,“记”没有意义;“得失”偏向“失”,“失”没有意义,等等。所以,当我们问对方的姓氏时,我们其实问的是“姓”而已。

可是“姓氏”如果放到古代的话,意义就大不相同。从词的结构来看,“姓氏”是由两个有实质意义的词根组成,即“姓”和“氏”,它们之间的意义相近、相同或相关,地位也相似,这类词我们称联合型的复合词。简单说,在古代“姓氏”不是偏义词,“姓”和“氏”各自都拥有重要的含义。(“名字”一词的发展也一样)

它们俩有什么重要含义?我们必须回到先秦时代。(先秦是泛指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时代,即公元前221年之前,包括商代和周代)笔者非人类社会学或民族学专业,以下内容仅以一个概括的方式勾勒“姓氏”的演变和基本特征。没时间阅读的话可以快速参考下面的表格。

上古(商以前)母系社会,姓源自以女性为主的部落族群标志随着部落族群扩大,有些散居到各处,取“氏”为分支的标志
商朝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
周朝父系社会,用来护血统、辨婚姻父系社会,用来别贵贱、定亲疏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贵族制度彻底瓦解,姓氏合一秦始皇统一六国,贵族制度彻底瓦解,姓氏合一
汉朝及以后姓或氏专指“姓”,也可以互用,例如:琅琊王氏指的是琅琊郡的王姓家族“氏”的本义已消失,但特殊的情况下偶有使用,如称呼已成婚的女子“某氏”;表示同姓的父子或兄弟,例如:郑氏父子、陈氏兄弟
姓和氏发展概述表
“姓”和母系社会

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当人说姓氏,是指姓什么和氏什么。上古时期(约5000年前或更久)属于母系社会,那时女子的地位比男子高,男子负责狩猎觅食还有繁衍后代,基本上孩子只知母亲不知父亲,跟母亲姓,所以“姓”的字形是由“女”+“生”组合而成,这个不难理解。另外,上古有八大姓的说法:妊、姬、姜、姒、嬴、妘、妫、姚,它们代表了八个相对较庞大的部落族群。聪明的你应该留意到全部八个姓都以“女“为偏旁,说明了女性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性。这应当是“姓”最初的由来。

随着一个部落或族群的子孙繁衍增多,他们会分成若干支散居在不同的地方,于是这些远离原本聚居地的分支就给自己另取一个标志,这就是“氏”的雏形。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姓”是一整个大家族的共同标志,“氏”则是从“姓”衍生出来代表各个分支的标志。

“氏”和父系社会

后来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尤其是在由“姬”姓的周人建立的周王朝,他们实行了讲究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之后,“姓”和“氏”的意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姓”代表着血统,“氏”代表着贵族的社会地位,这个制度保证了王室血统的纯正以及社会阶级的秩序。简单说,例如,周朝的天子姓“姬”,他把兄弟和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称做“诸侯”,诸侯或以国为“氏”,比方分到郑国的侯也许是姬姓郑氏,分到蔡国的侯也许姬姓蔡氏,说也许是因为不是每个“侯”都以国名为氏。

此外,这些诸侯又把自己大片领地再切分成若干个地封给自己的儿子,儿子们称做“卿大夫”,他们管理的小封地叫“家”。因此这个一整套政治系统也叫“家天下”,由“姬”姓天子以及各个“姬”姓的若干个分支的“氏”来共同统治国家。

总之,这时“氏”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它不仅仅是一个族群的分支的标志, 你会发现这些分支大多都是贵族,所以在先秦只有上层社会的贵族才配有“氏”,普通人或有姓无氏、或无姓无氏。

姓氏和男尊女卑

先秦男子有姓有氏,如果他祖先分到的领地又广阔又重要,这一支“氏”的族人便直接称氏不称姓,因为“氏”是他们权利、地位及荣耀的象征。例如,齐国是周代的诸侯国之一,开国国君是大家熟悉的姜尚姜太公(没错,钓鱼的那一位),他是姜姓,祖上曾受封于吕地,姜尚以吕为氏所以也称吕尚。齐国是当时的超级强国,所以齐国王室子孙或称自己为吕氏或称齐氏。

女子,就算出身贵族的女子都不称“氏”,她们只能称“姓”,而且大多连名字也没有,这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特征。同样以齐国为例,国君的女儿叫“齐姜”,也就是齐国姜姓的宗室女的意思,她们没“氏”也没名字。顺带一提,“同姓不通婚”始于周朝,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为确保学血统的纯正而严禁同姓通婚;但是同氏是可以联姻的,因为同氏未必会有血缘关系。

取“氏”的方式

“氏”并非一定是以诸侯或卿大夫的封地为名,还有其它取“氏”名的方式:

  • 以国名为氏:齐、鲁、魏、宋、吴、黄、赵、梁
  • 以官职为氏:如上官、司徒、司马
  • 以居住地为氏:东郭、西门、欧阳
  • 以职业为氏:巫、卜、陶、屠、蒲
  • 以先人的名字、庙号、谥号为氏:潘、穆、庄、严、武
  • 以排行次序为氏:孟、伯、仲、季
  • 因避讳或迁徙改氏:邱、韦、裘、诸葛
  • 因少数民族改姓:元、刘、奚、金
结语

综上,姓氏在上古母系社会开始是部落族群的标志,到了父系社会的周朝起到了护血统、别贵贱、定亲疏、辨婚嫁的的社会功能,而氏的历史使命也在秦统一中国后宣告结束。自汉代起,姓氏合一。从语言角度,姓氏完成了从联合型复合词到偏义复合词的彻底转变。“氏”的本义虽已消失,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偶有使用,也可能和姓互用。例如称呼已婚的女子“某氏”;表示父子或兄弟称“某氏父子/兄弟”。

Chinese family name history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

百家姓系列数码壁画,送礼自用两相宜,今日就拥有引以自豪的姓氏!Proud of your family name? Have it as a decorative mural today!

About the author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By Ming
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Follow Me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

Buy me a coffee

Content is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