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除夕随想

除夕是华人农历年中的最后一天,是华人新年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可以理解为正月初一大过年的前奏。“除”有去旧布新的意思,而“夕”则指夜晚,合起来即寓意辞旧迎新,期盼新一年新气象的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说文解字》说:“除,殿陛也。从𨸏(fù)余声”,本义是指宫殿的台阶、庭阶。《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埽自迎,执主人之礼。”《汉书·王莽传》:“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唐代杜甫的诗《南邻》:“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鸟雀驯”。这些都用了“除”的本义:台阶。

因为人走台阶,每步离旧阶登新阶,所以就引申出“去旧更新”的意思来。后来“除”的本义越来越少用,更多的是使用它的引申义或当虚词用。例如作动词表示“去掉”意思的“除去”“除掉”“扫除”;或用作介词表示不计算在内的“除了”“除此以外”;抑或用作表示条件的连词“除非”。而“除夕”便是用了“除旧”的意思,作名词用。

除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中国古时候有岁末驱除疾病瘟疫的习俗,人们也相信在新一年来临之际举办祈福活动可以驱邪恶迎祥瑞。传说中,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年除夕都会出来骚扰人们,后来,大家通过放鞭炮、贴桃符、点灯火等方式赶走“年”兽,这些习俗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除夕传统。

中国传说中的“年”兽(图/网络)

除夕的传统习俗少不了团圆饭,也叫年夜饭,这顿饭象征着一家人难得的团聚,是除夕的重头剧。而一些南洋地区,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有捞鱼生的习俗,既表达了“捞”得风生水起的寓意,又借“鱼”与“余”同音来表示对“年年有余”的祈盼。

此外,在除夕贴春联和各种过年装饰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除夕夜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娱乐,守岁寓意为长辈祈求长寿和辟邪。有些家庭的长辈会在除夕给晚辈发“红包”(压岁钱),寓意辟邪恶、保平安。

除夕,不仅是时间的交替、文化的传承,更是家庭情感的凝聚。无论生活多忙碌,可以的话,停下脚步,与亲人齐聚一堂,享用美味,闲话家常,岂不是人生难得之乐!


声明:部分内容含AI辅助创作

About the author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By Ming
语言、文史,生活中的两三事。

Ming

Hello 我是阿明,新加坡人,希腊深度旅游品牌联合创办人。我热爱旅行、钟爱文史、酷爱文字,闲暇时喜欢乱写一通。我相信诗酒必趁年华,勇敢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伪存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Follow Me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订阅!

Buy me a coffee

Content is protected.